10年前,國際社會在日本名古屋通過了未來十年的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并設立了20項生物多樣性目標,希望通過各國有效行動,制止生物多樣性喪失。10年后的今天,這些目標完成得怎么樣?聯合國15日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20個項目中,除6個“部分達成”外,其他都沒有達成,自然界正在遭受嚴重苦難,局勢正在惡化。

20項目標中,只有防止物種入侵、維持現有保護區等6項目標部分實現,可持續生產和消費、減少污染等14項目標沒有實現。報告顯示,生物多樣性情況日益嚴峻,2011年到2016年,全球生態足跡保持在生物承載力的1.7倍左右,也就是說,需要“1.7 個地球”來再生我們使用的生物資源。
以亞馬孫地區為例,2019年去森林化達到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11日發布衛星數據顯示,僅在今年8月,亞馬孫雨林就有1359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
格陵蘭島巨型冰蓋從冰架脫落

人類的活動,正在改變賴以生存的地球。研究人員14日稱,過去兩年內,一塊面積為113平方公里,比巴黎市還大的巨型冰蓋,從格陵蘭島東北部冰架上陸續脫落。 這是北極現存的最大面積冰架,近20年時間里大約已損失160平方公里。近年來北極升溫顯著,已經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蹲匀弧冯s志去年12月發表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在20多年間上升了1.1厘米。
大西洋本年度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全球變暖,也反過來改變人類的生活。當地時間16日清晨,二級颶風“莎莉”在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沿岸登陸,引發“災難性洪水”,街道變成河流,房屋被毀壞,水深最深處達1.5米,當地居民不得不離家避難。

世衛組織給每年的大西洋颶風季都準備了21個名字,今年截至目前已經用掉了20個,馬上面臨“命名荒”。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近期的一項研究認為,全球變暖導致更強烈風暴的因果關系,存在95%以上的確定性。在過去40年中,全球主要熱帶風暴的發生概率上升了6%。
美國山火致嚴重污染 煙塵飄到歐洲

全球氣候變化,誰都不能獨善其身。美國西部地區的山火已經持續了數周。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的專家16日稱,美國西海岸山火燃起的濃煙“甚至在8000公里之外的歐洲北部地區都能觀測到”。加州自然資源官員表示,近年來加州氣溫升高,氣候變化是導致山火肆虐的主要因素。
世界最大濕地瀕危物種遭威脅

環境的惡化,也在威脅著物種的生存。位于南美洲的潘塔納爾濕地,今年發生了創紀錄的火災,過火面積達十分之一。這里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包括像美洲豹這樣的瀕危物種在內的4700多個動植物物種。聯合國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地球生命力指數總體下降近三分之一,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物種瀕臨滅絕,約三分之一的魚類被過度捕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麗莎白·馬魯瑪·穆雷瑪警告說:“當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速度之快在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人類如果繼續以不可持續的方式開發利用自然,那么也難保自身的安全。”(來源:央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