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證券 文/夏蟲工作室
7月31日晚間,藥明康德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根據公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71億元,同比增長6.28%;凈利潤53.13億元,同比增長14.61%。
剔除新冠業務等影響,公司營收增速為27.9%。從業績增勢看,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業績似乎較為靚麗。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公司的實控人卻堅決減持公司股票。公司實控人不斷減持背后究竟是不好看公司未來前景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藥明康德這份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成績單”?
財報隱藏的真相?前瞻性指標仍承壓
分業務看,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化學業務實現收入134.7億元,同比增長3.8%,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化學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強勁增長36.1%;測試業務實現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18.7%;實驗室分析與測試服務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18.8%;生物學業務實現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13%;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實現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16.0%。2023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為客戶研發的兩款新藥已獲批上市,一款為口服抗病毒創新藥,一款為治療腫瘤的藥物。
我們曾在《CXO賽道行業視角|三大先導指標異動行業短期承壓 投融市場出現邊際改善跡象》與《CXO賽道財務視角|泰格、康龍化成預收款Q1增速跌至個位數 凱萊英、藥明資本性支出收縮明顯》兩篇文中,對CXO賽道行業分析給出了相關分析框架,即從行業中觀視角,從藥企研發投入、一級市場融資額、臨床試驗數目三大指標看,似乎CXO賽道的需求端承壓;從公司微觀財務視角,相關資本性支出大幅收縮與預收款表現差進一步得到驗證。
回到藥明康德2023年半年報,我們從公司前瞻性指標對比發現,公司2023年業績或仍存在一定隱憂。
首先,從新增客戶數量變化與全球前20大客戶收入占比看,出現明顯下降。
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新增客戶超過 600 家,而去年同期,公司新增客戶超過650家,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客戶較上年同期銳減50家客戶。
與此同時,2023年上半年,公司來自于全球前 20 大制藥企業收入人民幣 71.4 億元,占同期收入之比38%,為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后同比強勁增長 47%;而去年同期,公司全球前 20 大制藥企業占公司整體收入比重約 44.2%,來自于全球前 20 大制藥企業收入人民幣 78.56 億元,同比增長 165%?梢钥闯,藥明康德全球前20大藥企的收入無論是增速與收入占比均出現明顯下滑態勢。
其次,從資本性支出與人員變動等指標看,出現明顯收縮態勢。
根據wind數據計算,自2014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復合增長率為32.51%,而固定資產凈額復合增長率為32.69%,呈現出一致性趨勢。與此同時,我們發現,藥明康德資本性支出與營業收入呈現出正相關關系,下一年的營收為當期的資本性支出為6至8倍左右,具體如下圖:

然而,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資本性支出大幅收縮,由上年同期的44.19億元縮減至24.15億元,不及2021年同期水準。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資本性支出增速分別為151.3%、61.58%及-45.35%,從增速看,藥明康德資本性支出明顯大幅收縮。

此外,公司員工也首次出現減少。
截至2023年半年報本報告期末,公司共擁有 41296 名員工,其中 12520 名獲得碩士或以上學位,1374 名獲得博士或同等學位。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報告期末,公司員工為44361,今年半年報相比年初減少超3000人,降幅為7%。

來源:公告
最后,公司預收款異常變動,預收款前瞻性指標或失靈。
頗為意外的是,公司的預收款出現增長,2023年半年報顯示,預收款為31.88億元,較期初增長28%。需要指出的是,藥明康德2022年年末預收款出現大幅下降,由于基數較低,故其今年半年報出現增長態勢。
根據歷年數據發現,藥明康德近年預收款呈現出持續上漲態勢,而2022年年末,公司預收款突然下降,由2022上半年的32.31億元驟降至24.97億元。

預收款屬于未確認收入,人為調節空間較大。藥明康德背后究竟有沒有調節動機?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公司預收款異動,公司稱在投資者互動表示,合同負債項的變化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在不同時點存在波動較為正常,并且隨著公司業務比重更多來自于后期的D&M業務,其收款方式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