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3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線下演出“退票難”、視頻平臺會員服務體驗不佳、研學游侵權“陷阱”、等多個案例較為突出。
街電、大麥網、紛玩島、家樂福、東航等企業被點名。

01 線下演出存在“退票難”爭議
社會影響力:95.4
上半年,不少消費者投訴大麥網、紛玩島等知名票務平臺的改簽、退票措施不合理。有輿論質疑稱,當下一些主辦方和票務平臺為了打擊“黃牛”而采取實名制等措施,卻沒有匹配完善的售后服務,將經營風險和成本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有違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初衷。
不少消費者認為:
航空、鐵路及電影等行業銷售的票品同樣具有此類特征,相關行業均已出臺具體措施或積極支持票品“退改簽”,線下演出行業各方應積極參考此類行業經驗,在線下演出市場走熱的當下妥善解決侵權隱憂。
02 酒店民宿被曝多起毀約侵權糾紛
社會影響力:90.4
“五一”假期前后,酒店民宿“漲價毀約”引發輿論聚焦,例如“女子2月訂房臨近‘五一’被取消訂單”“民宿‘五一’為漲價謊稱因嫖娼被查封”等熱點話題。
消費者對假期酒店民宿價格適度上漲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消費者的失望情緒主要源于在出游熱情高漲的當下,迎接消費者卻是商家為了經濟利益置消費者權益于不顧,變著花樣違約侵權,這無疑給消費者的熱情“澆了盆冷水”。
輿論呼吁:
酒店民宿行業各方要拿出“誠意”,積極改變每逢假期侵權問題就頻頻出現的現狀。
03 知名餐飲品牌被曝食品安全問題隱患
社會影響力:86.5
今年“3·15”期間,“網紅餐廳藍蛙被曝光后廚亂象”“半天妖垃圾桶撈回餐食又端給顧客”“吉野家吃出蟑螂后檢查發現43只”等事件中,知名餐飲品牌被曝光其門店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網民熱議。
輿論認為:
規范線上線下互聯共生的餐飲品牌和門店,對監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不能總靠“臥底”曝光,讓監管更“敏銳”需開展多種路徑的探索。
04 視頻平臺會員服務“打了折扣”
社會影響力:85
今年年初,不少視頻平臺的會員用戶在社交平臺吐槽其糟心的消費體驗,如有自稱愛奇藝“7年老粉”的消費者因“單方面變更合同條款,已構成違約”將愛奇藝告上了法庭。還有消費者表示,近年來視頻平臺的會員費不斷上漲,但會員的權益卻打了折扣,指責視頻平臺的做法是“脅迫式漲價”,批評視頻平臺“吃相難看”。

輿論呼吁:
視頻平臺在運營中,應采取負責任的商業模式,真心實意為會員用戶提供周到服務。
05 研學游侵權亂象頻出
社會影響力:84.8
今年小長假及暑假期間,研學游消費中存在的侵權問題引發關注。“家長曝光孩子參加研學旅游被教官打罵”“部分研學旅行游而不學”“萬元清北研學變成校門口拍照打卡”等事件話題頻登網絡熱搜榜。諸多亂象讓家長及學生“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也讓不少家長望而卻步。
輿論呼吁:
要加強對“研學游”行業的規范引導,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基礎上推動實現行業內的優勝劣汰,給予學生和家長更多選擇的空間,以此實現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雙贏。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