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報Pro 老電
01
王衛已坐擁4家上市公司
最近,順豐的動作一刻也不停。
上個月賣出豐網之后,這個月順豐又把視角投向了資本市場和海外市場。
8月1日晚間,順豐發布了赴港上市的確切消息。
公告顯示, 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順豐”)獨立董事同意順豐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這意味著,順豐有望在18個月內完成二次上市。
此前有行業消息稱順豐已經選定了高盛、華泰證券、摩根大通等銀行作為承銷銀行,安排香港上市事宜,擬募資金額最高為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0億元。
就在上市消息的一周前,順豐又收購了幾家海外快遞公司。
根據嘉里物流7月25日發布的公告顯示,順豐正在以2.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旗下亞太區和歐洲從事快遞服務的10家附屬公司。

圖源:嘉里物流公告
加上2021年順豐175.55億港元收購港交所上市的嘉里物流控股權,目前王衛已耗資178.05億港元(約合163億元)收購嘉里物流。
一邊是上市,一邊是加速海外市場的擴張,一刻不停的舉動讓我們注意到,王衛這個快遞之王,已經占據4家上市公司。
此次順豐二次上市成功,意味著王衛和順豐系的上市版圖將持續擴張。我們也借此機會,拆解下四家上市公司的不同經營狀況,試圖找到順豐未來的發展方向。
02
順豐上市版圖持續擴張
1993年,23歲的王衛向父親借了10萬元,在香港和順德分別注冊了順豐速運公司,專門承接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急件。四年之后,順豐已經幾乎壟斷了來往香港的快遞市場。
隨后“快遞之王”迅速崛起,2017年,順豐控股正式借殼上市,巔峰市值超過5000億。持有順豐54.95%股權的王衛,更以1900億元身家問鼎2022年中國快遞行業首富。

圖源:胡潤百富榜
而從2017年順豐控股上市開始,順分開始面臨越發激烈的快遞巨頭競爭,無論是建機場,買飛機,升級產品服務,還是擴張國際業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順豐控股官網顯示,目前公司直接或間接控股4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嘉里物流、順豐同城、順豐房托,以及順豐控股主體。
上市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21年,這一年,順豐就收獲了3家上市公司。
2021年2月9日,順豐發布公告稱,將以現金方式收購嘉里物流51.8%股份,交易價格約為175.55億港元。當年9月28日,順豐控股全資子公司完成對嘉里物流的收購。
2021年5月17日,順豐房托基金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據悉,順豐房托是國內首個赴港上市并以物流為主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主要業務是現代物流地產出租。
2021年12月14日,順豐同城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主營業務是即時配送,值得注意的是,順豐同城上市首日遭遇破發,一度下跌超過10%。
至此,王衛在四年時間里,接連收獲了四家上市公司。
這其中四家公司按照業務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核心快遞物流業務,主要是順豐控股和順豐房托兩大上市公司,第二,新業務探索,主要是即時零售順豐同城,第三,國際業務,主要是嘉里物流,以及順豐國際。
首先來看順豐的核心快遞業務。
上個月,順豐控股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
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2億-42.2億元,同比增長60%-6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5.4億-37.4億元,同比增長65%-74%。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順豐上市以來最好的半年度業績。
尤其在將豐網這項持續虧損的業務剝離之后,順豐更加專注在時效快遞等核心業務上,意味著,順豐的速運業務保持了出色的盈利能力。
以順豐的經營狀況,尋求二次上市并非難事,長期行業第一的營收規模和良好的盈利能力使順豐控股有足夠的底氣奪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圖源: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除了順豐控股之外,順豐房托雖然已經上市,但從具體業務營收來源看,依舊逃不開母公司的支持與綁定。
順豐房托是唯一一只在香港上市的倉儲物流房托,主要營收來源是倉庫物流出租,類似于京東旗下的京東產發。
但是和京東產發不同,最新財報顯示,順豐房托的主要租戶依舊是順豐控股。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順豐房托的平均出租率為95.8%,而順豐集團占用的可出租面積為80%,并貢獻了76.6%的收入。
得益于順豐控股的貢獻,順豐房托于2022年度的總收益及物業收入凈額分別為4.215億港元及3.436億港元,同比分別增加16.8%及19.3%。
可以說,順豐房托與順豐控股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大樹和藤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過于集中的營收來源和租戶來源,給順豐房托帶來更為集中的行業風險。
在未來這段時間,順豐集團作為主要租戶這件事是會維持下來的,但是如何找到更多外部客戶,分攤風險,乃至獨立成長,是順豐房托需要考慮的難題。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圖源:觀點指數
其次我們再來看作為創新業務的順豐同城即時零售業務。
實際上,在順豐同城上市之前,行業內對這項業務的評價褒貶不一。
看好順豐同城的人,認為新消費時代下,人們越來越愿意為“省時、省事、省力”買單,而順豐同城在2018-2020年,訂單量分別為7980萬單、2.1億單和7.6億單,增長速度十分嚇人。
但是看空的人則認為,即時配送的成本太高,競爭也十分激烈,恐怕難以跑通盈利模型。
2018-2020年,順豐同城的凈利潤分別為-3.28億元、-4.70億元、-7.58億元,3年合計虧損15.56億元。如果按照2020年訂單量7.6億單和凈虧損7.58億元來計算,順豐同城差不多是每做一單就要虧一塊錢。
也正因如此,順豐同城才遭遇了上市即破發的窘境。
但沒想到僅僅1年半的時間,順豐同城就迎來了180度的業績大轉彎。
上個月,順豐同城發布內幕消息正面盈利預告。公告顯示,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利潤率持續改善,即將扭虧為盈。
這也意味著,順豐同城即將成為即時物流領域第一家實現盈利的企業。
現在來看,王衛顯然賭對了。

圖源:艾瑞咨詢
作為第三方平臺,順豐同城與流量平臺最大限度地展開合作,比如近兩年在外賣領域持續布局的抖音和快手,就都選擇順豐同城作為物流合作伙伴。
順豐同城的扭虧為盈,也給王衛帶來了一個新的增長引擎。預計2026年,即時配送服務行業訂單規模將接近千億量級,達到957.8億單,行業整體仍處于快速發展路線上。
最后,我們再來看下海外市場和國際業務。
這個板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王衛和順豐對海外物流市場,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視。
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