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海底撈交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近日,海底撈發布正面盈利預告,其上半年收入預計不少于1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23.7%,凈利潤預計超22億元。
它的凈利潤幾乎與近五年最好的2019年全年相當,同時凈利潤率也創了新高。
而這背后,除了整個餐飲業的復蘇,也離不開它的自身努力:上直播、搞團購,甚至去演唱會門口“撈人”……
不難看出,海底撈正在從以前的服務驅動,轉變為現在的產品、營銷、服務結合的三輪驅動增長!
而那些隱藏在增長背后的創新動作,或許能為我們餐飲人“破內卷”帶來一些啟發。
01
海底撈上半年收入預計超188億元,
凈利潤率超過疫情前!
此前,海底撈疫情間因抄底失誤,也陷入困境。
一邊是虧損。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半年虧損逾9億元,2021年,虧損超41億元。
一邊是關店。2021年,它關閉了276家餐廳,32 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2022年又關閉了50家經營表現欠佳的餐廳。
但剛過去的7月30日,海底撈發布了凈利潤預計超22億元的正面盈利預告,給出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撈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收入預計將不低于188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23.7%;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預計超22億元,而上年同期其凈利潤為虧損2.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海底撈年報數據,從2018年上市至2022年,其凈利潤水平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3.09億元、-41.63億元、13.74億元。
海底撈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水平幾乎與上市以來盈利最高的2019全年持平。
除此之外,凈利潤率也超過了疫情前水平。今年上半年,其凈利潤率預計達到11.7%。據往年業績計算,2018年至2022年,海底撈的凈利潤率分別為9.7%、8.8%、1.1%、-10.1%、3.9%。
一掃三年頹勢。
02
海底撈告別單一的“服務驅動”,
轉為“服務”+“產品”+“營銷”三輪驅動!
海底撈的回血,得益于餐飲大盤的復蘇,但又不僅僅如此。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成為前六個月反彈最大的消費品類。而海底撈以超過23.7%的營收增速,高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
這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海底撈的努力,它正在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從產品、營銷、場景等多維驅動。
1、 產品上:
全國上新+區域上新雙輪驅動,豬肚包雞鍋底日銷15萬份
“服務”是海底撈的招牌,以往一說到產品,顧客們大多數都只是覺得“不會出錯”,談不上驚艷。
現在的海底撈則在產品創新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就拿上半年來說,海底撈靠全國上新和區域上新雙輪驅動,不斷打造爆款產品。
一方面,在春夏全國產品上新中,海底撈推出涵蓋鍋底、葷菜、素菜、甜品和飲品五大品類的9款產品。
數據顯示,這9款春夏新品在五一假期前三天就售出超127萬份。
其中,新升級的豬肚雞鍋底——海底撈嶺南黃豬肚雞鍋底,單日銷售份數最高達到15萬份。
海底撈也在迎合著“有料火鍋”的新趨勢。
另一方面,除了全國性的新品,海底撈還有大量區域性新品隱藏在全國各地的門店。
如武漢的部分海底撈可以吃到熱干面,河南海底撈有胡辣湯,成都海底撈有豌雜面,長沙一門店正在試銷豬油拌粉,北京海底撈的糖葫蘆則俘獲了小朋友們的心。
不但有這些地方小吃,火鍋菜品和鍋底也有許多“城市限定款”,比如上海海底撈推出了鮮辣清新的黃燈籠椒火鍋,昆明海底撈則供應酸辣開胃的椰香冬陰功鍋底,深圳部分門店的海底撈給愛吃海鮮的顧客準備了火龍果蝦滑、火鍋生蠔和半殼扇貝。
據了解,海底撈從2021年開始形成一年兩次的全國重點產品上新節奏,在正式上新前,海底撈都會通過新品品鑒會的方式,來收集顧客的產品建議和意見并據此進一步深度打磨產品。
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今,已有數十萬顧客參與了海底撈新品品鑒會并提出意見。在與顧客共創的助力下,近三年海底撈上架的31款全國性產品在上新的第一個月,就產出了8款預爆款、6款準爆款和11款爆款。
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