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經濟學家指出,雖然人工智能投資周期的時間很難預測,但目前的商業調查顯示,人工智能將在2025年后開始產生重大的投資影響。
高盛經濟學家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AI)可能會拉動高達2000億美元的全球投資。
過去,隨著電力和個人電腦領域的創新被應用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這些技術帶來的投資熱潮曾給美國GDP帶來2%的增長。
而高盛經濟學家Joseph Briggs和Devesh Kodnani在8月1日的一份報告中估計,人工智能在美國的GDP中的占比可能高達4%,在其他已經開始大力投資這項技術的國家中也可能達到2.5%。
高盛將預期增長的大部分歸功于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還包括細分行業圖像創建軟件Midourney和文本轉語音生成器Eleven Labs等工具。
Briggs和Kodnani在報告中寫道:
“生成式AI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在廣泛使用后的十年里,它可能會使全球勞動生產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但報告也指出,生成式AI帶來的這些生產效益是有代價的,即企業需要提前開始大量投資:
“要實現大規模轉型,企業需要在實體、數字和人力資本方面進行大量前期投資,以獲取和實施新技術并重塑業務流程。到2025年,這些投資可能會在全球范圍內達到約2000億美元,并且可能會在使用和效率提升開始推動生產力大幅提升之前發生。”
兩位經濟學家表示:
“從長期來看,如果高盛對人工智能增長的預測完全實現,人工智能相關投資可能達到美國GDP的2.5%至4%,在其他主要人工智能領導國家中達到GDP的1.5-2.5%。”
報告估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投資在美國可能接近1000億美元,在全球可能接近2000億美元。盡管增長速度極快,但鑒于人工智能相關投資目前在美國和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額非常低,短期內對GDP的影響可能相當有限,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高盛還提到,羅素3000指數中超過16%的公司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了人工智能?紤]到這一數字比2016年的不到1%的比例是絕對的大幅上升,高盛表示,這會使美國在AI創新方面走在前列。
報告寫道:
“美國被定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市場領導者,美國公司可能會相對較早地采用人工智能。”
兩位經濟學家指出,雖然人工智能投資周期的時間很難預測,但目前的商業調查顯示,人工智能將在2025年后開始產生重大的投資影響。
報告寫道:
“以往的技術突破表明,很難預測何時技術采用率會上升到足以對經濟產生有意義的推動。電動機和個人電腦對生產率的影響,只有在大約一半的美國企業采用這項技術后,才體現在宏觀數據中。
在2021年美國商業調查中,只有4%的美國公司報告在其業務流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同樣,CEO調查顯示,不到25%的人預計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在未來一到三年內影響他們的公司,或降低他們的勞動力需求。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企業預計將在未來3到10年內采用人工智能。
如果這些時間表是正確的,那么人工智能的采用可能會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的某個時候開始對美國經濟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報告還提及,AI投資預計將集中在四個關鍵業務部門:培訓和開發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提供運行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基礎設施(例如數據中心)的公司;開發運行人工智能應用程序軟件的公司;以及為這些軟件和云基礎設施服務付費的企業最終用戶。
高盛經濟學家預計,人工智能投資將主要來自用于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和運行人工智能的硬件投資,以及人工智能軟件支出的增加。
“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投資主要集中在模型開發上,但要想擴大人工智能的規模,可能需要更大的硬件和軟件投入。”
來源:華爾街見聞 王眉
|